2022-09-16Vue00

说一说你对vue响应式理解?

烂大街的问题,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到位。因为如果你只是看看别人写的网文,通常没什么底气,也经不住面试官推敲,但像我们这样即看过源码还造过轮子的,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比较有底气。

答题思路:

  1. 啥是响应式?
  2. 为什么vue需要响应式?
  3. 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4. vue的响应式是怎么实现的?有哪些优缺点?
  5. vue3中的响应式的新变化

回答范例:

  1. 所谓数据响应式就是能够使数据变化可以被检测并对这种变化做出响应的机制。
  2. mvvm框架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连接数据层和视图层,通过数据驱动应用,数据变化,视图更新,要做到这点的就需要对数据做响应式处理,这样一旦数据发生变化就可以立即做出更新处理。
  3. 以vue为例说明,通过数据响应式加上虚拟DOM和patch算法,可以使我们只需要操作数据,完全不用接触繁琐的dom操作,从而大大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难度。
  4. vue2中的数据响应式会根据数据类型来做不同处理,如果是对象则采用Object.defineProperty()的方式定义数据拦截,当数据被访问或发生变化时,我们感知并作出响应;如果是数组则通过覆盖该数组原型的方法,扩展它的7个变更方法,使这些方法可以额外的做更新通知,从而作出响应。这种机制很好的解决了数据响应化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初始化时的递归遍历会造成性能损失;新增或删除属性时需要用户使用Vue.set/delete这样特殊的api才能生效;对于es6中新产生的Map、Set这些数据结构不支持等问题。
  5.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vue3重新编写了这一部分的实现:利用ES6的Proxy机制代理要响应化的数据,它有很多好处,编程体验是一致的,不需要使用特殊api,初始化性能和内存消耗都得到了大幅改善;另外由于响应化的实现代码抽取为独立的reactivity包,使得我们可以更灵活的使用它,我们甚至不需要引入vue都可以体验。

知其所以然

vue2响应式:

https://github1s.com/vuejs/vue/blob/HEAD/src/core/observer/index.js#L135-L136

vue3响应式:

https://github1s.com/vuejs/core/blob/HEAD/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L89-L90

https://github1s.com/vuejs/core/blob/HEAD/packages/reactivity/src/ref.ts#L67-L68

2022-09-16Vue00

你了解vue中的diff算法吗?

题目分析:vue基于虚拟DOM做更新,diff又是其核心部分,因此常被问道,此题考查面试者深度。

分析

必问题目,涉及vue更新原理,比较考查理解深度。

思路

  1. diff算法是干什么的
  2. 它的必要性
  3. 它何时执行
  4. 具体执行方式
  5. 拔高:说一下vue3中的优化

回答范例

1.Vue中的diff算法称为patching算法,它由Snabbdom修改而来,虚拟DOM要想转化为真实DOM就需要通过patch方法转换。

2.最初Vue1.x视图中每个依赖均有更新函数对应,可以做到精准更新,因此并不需要虚拟DOM和patching算法支持,但是这样粒度过细导致Vue1.x无法承载较大应用;Vue 2.x中为了降低Watcher粒度,每个组件只有一个Watcher与之对应,此时就需要引入patching算法才能精确找到发生变化的地方并高效更新。

3.vue中diff执行的时刻是组件内响应式数据变更触发实例执行其更新函数时,更新函数会再次执行render函数获得最新的虚拟DOM,然后执行patch函数,并传入新旧两次虚拟DOM,通过比对两者找到变化的地方,最后将其转化为对应的DOM操作。

4.patch过程是一个递归过程,遵循深度优先、同层比较的策略;以vue3的patch为例:

  • 首先判断两个节点是否为相同同类节点,不同则删除重新创建
  • 如果双方都是文本则更新文本内容
  • 如果双方都是元素节点则递归更新子元素,同时更新元素属性
  • 更新子节点时又分了几种情况:
    • 新的子节点是文本,老的子节点是数组则清空,并设置文本;
    • 新的子节点是文本,老的子节点是文本则直接更新文本;
    • 新的子节点是数组,老的子节点是文本则清空文本,并创建新子节点数组中的子元素;
    • 新的子节点是数组,老的子节点也是数组,那么比较两组子节点,更新细节blabla
  1. vue3中引入的更新策略:编译期优化patchFlags、block等

知其所以然

patch关键代码

2022-09-16Vue00

能说说双向绑定以及它的实现原理吗?

题目分析:

双向绑定是vue的特色之一,开发中必然会用到的知识点,然而此题还问了实现原理,升级为深度考查。

思路分析:3w1h

  1. 给出双绑定义
  2. 双绑带来的好处
  3. 在哪使用双绑
  4. 使用方式
  5. 扩展:使用细节、原理实现描述

回答范例:

  1. vue中双向绑定是一个指令v-model,可以绑定一个动态值到视图,同时视图中变化能改变该值。v-model是语法糖,默认情况下相当于和@input。
  2. 使用v-model可以减少大量繁琐的事件处理代码,提高开发效率,代码可读性也更好
  3. 通常在表单项上使用v-model
  4. 原生的表单项可以直接使用v-model,自定义组件上如果要使用它需要在组件内绑定value并处理输入事件
  5. 我做过测试,输出包含v-model模板的组件渲染函数,发现它会被转换为value属性的绑定以及一个事件监听,事件回调函数中会做相应变量更新操作,这说明神奇魔法实际上是vue的编译器完成的。

可能的追问:

  1. v-model和sync修饰符有什么区别
  2. 自定义组件使用v-model如果想要改变事件名或者属性名应该怎么做

知其所以然:测试代码

<div id="demo">
  <input type="text" v-model="foo">
  <input type="checkbox" v-model="bar">
  <select v-model="baz">
    <option value="vue">vue</option>
    <option value="react">react</option>
  </select>
</div>
<script src="../dist/vue.js"></script>
<script>
  // 创建实例
  const app = new Vue({
    el: '#demo',
    data: {
      foo: 'foo',
      bar: true,
      baz: 'react'
    }
  });
  console.log(app.$options.render);
</script>

观察输出的渲染函数:

// <input type="text" v-model="foo">
_c('input', { 
  directives: [{ name: "model", rawName: "v-model", value: (foo), expression: "foo" }], 
  attrs: { "type": "text" }, 
  domProps: { "value": (foo) }, 
  on: { 
    "input": function ($event) { 
      if ($event.target.composing) return; 
      foo = $event.target.value 
    } 
  } 
})
// <input type="checkbox" v-model="bar">
_c('input', { 
  directives: [{ name: "model", rawName: "v-model", value: (bar), expression: "bar" }], 
  attrs: { "type": "checkbox" }, 
  domProps: { 
    "checked": Array.isArray(bar) ? _i(bar, null) > -1 : (bar) 
  }, 
  on: { 
    "change": function ($event) { 
      var $$a = bar, $$el = $event.target, $$c = $$el.checked ? (true) : (false); 
      if (Array.isArray($$a)) { 
        var $$v = null, $$i = _i($$a, $$v); 
        if ($$el.checked) { $$i < 0 && (bar = $$a.concat([$$v])) } 
        else { 
          $$i > -1 && (bar = $$a.slice(0, $$i).concat($$a.slice($$i + 1))) } 
      } else { 
        bar = $$c 
      } 
    } 
  } 
})
// <select v-model="baz">
//     <option value="vue">vue</option>
//     <option value="react">react</option>
// </select>
_c('select', { 
  directives: [{ name: "model", rawName: "v-model", value: (baz), expression: "baz" }], 
  on: { 
    "change": function ($event) { 
      var $$selectedVal = Array.prototype.filter.call(
        $event.target.options, 
        function (o) { return o.selected }
      ).map(
        function (o) { 
          var val = "_value" in o ? o._value : o.value; 
          return val 
        }
      ); 
      baz = $event.target.multiple ? $$selectedVal : $$selectedVal[0] 
    } 
  } 
}, [
  _c('option', { attrs: { "value": "vue" } }, [_v("vue")]), _v(" "), 
  _c('option', { attrs: { "value": "react" } }, [_v("react")])
])
2022-09-16Vue00

你知道Vue中key的作用吗?

分析:

这是一道特别常见的问题,主要考查大家对虚拟DOM和patch细节的掌握程度,能够反映面试者理解层次。

思路分析:总分总模式

  1. 给出结论,key的作用是用于优化patch性能
  2. key的必要性
  3. 实际使用方式
  4. 总结:可从源码层面描述一下vue如何判断两个节点是否相同

回答范例:

  1. key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更高效的更新虚拟DOM。
  2. vue在patch过程中判断两个节点是否是相同节点是key是一个必要条件,渲染一组列表时,key往往是唯一标识,所以如果不定义key的话,vue只能认为比较的两个节点是同一个,哪怕它们实际上不是,这导致了频繁更新元素,使得整个patch过程比较低效,影响性能。
  3. 实际使用中在渲染一组列表时key必须设置,而且必须是唯一标识,应该避免使用数组索引作为key,这可能导致一些隐蔽的bug;vue中在使用相同标签元素过渡切换时,也会使用key属性,其目的也是为了让vue可以区分它们,否则vue只会替换其内部属性而不会触发过渡效果。
  4. 从源码中可以知道,vue判断两个节点是否相同时主要判断两者的key和元素类型等,因此如果不设置key,它的值就是undefined,则可能永远认为这是两个相同节点,只能去做更新操作,这造成了大量的dom更新操作,明显是不可取的。

源码中找答案:src\core\vdom\patch.js - sameVnode()

2022-09-16Vue00

v-if和v-for哪个优先级更高?

分析:

此题考查常识,文档中曾有详细说明v2|v3;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题目,项目中经常会遇到,能够看出面试者应用能力。

思路分析:总分总模式

  1. 先给出结论
  2. 为什么是这样的
  3. 它们能放一起吗
  4. 如果不能,那应该怎样
  5. 总结

回答范例:

  1. Vue 2 中,v-for 优先于 v-if 被解析;但在 Vue 3 中,则完全相反,v-if 的优先级高于 v-for

  2. 我曾经做过实验,把它们放在一起,输出的渲染函数中可以看出会先执行循环再判断条件

  3. 实践中也不应该把它们放一起,因为哪怕我们只渲染列表中一小部分元素,也得在每次重渲染的时候遍历整个列表。

  4. 通常有两种情况下导致我们这样做:

    • 为了过滤列表中的项目 (比如 v-for="user in users" v-if="user.isActive")。此时定义一个计算属性 (比如 activeUsers),让其返回过滤后的列表即可。

    • 为了避免渲染本应该被隐藏的列表 (比如 v-for="user in users" v-if="shouldShowUsers")。此时把 v-if 移动至容器元素上 (比如 ulol)即可。

  5. 文档中明确指出永远不要把 v-ifv-for 同时用在同一个元素上,显然这是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6. 看过源码里面关于代码生成的部分,

知其所以然:

Vue 2 中做个测试, 两者同级时,渲染函数如下:

ƒ anonymous(
) {
with(this){return _c('div',{attrs:{"id":"app"}},_l((items),function(item){return (item.isActive)?_c('div',{key:item.id},[_v("\n      "+_s(item.name)+"\n    ")]):_e()}),0)}
}

Vue 3 中做个测试, 两者同级时,渲染函数如下:

(function anonymous(
) {
const _Vue = Vue

return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with (_ctx) {
    const { renderList: _renderList, Fragment: _Fragment, openBlock: _openBlock, createElementBlock: _createElementBlock, toDisplayString: _toDisplayString, createCommentVNode: _createCommentVNode } = _Vue

    return shouldShowUsers
      ? (_openBlock(true), _createElementBlock(_Fragment, { key: 0 }, _renderList(items, (item) =>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ElementBlock("div", { key: item.id }, _toDisplayString(item.name), 1 /* TEXT */))
        }), 128 /* KEYED_FRAGMENT */))
      : _createCommentVNode("v-if", true)
  }
}
})

源码中找答案: Vue 2compiler/codegen/index.js Vue 3compiler-core/src/codeg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