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和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安徽省、广东省有关负责的人介绍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情况。
11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据介绍,场景是源于影视领域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到了经济、社会、科技和产业等领域,能够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事实上,《实施意见》中讲的重大活动对新技术应用的场景,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就得到了实践。开幕式上,一场融合科技与绿色的点火仪式惊艳亮相。主火炬熊熊燃烧的火焰并非真火,而是电光水雾,通过南方电网设计的“源网荷储”小型智能微电网,在储能装置中精准调节,实现100%绿电驱动点燃开幕式火炬,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开幕式采用的“高可靠市电+新型储能在线”主供方案,性能优异、运行稳定,不会再使用大型柴油机微网主供,为大型赛事保供电开辟新路。
《实施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既有数字化的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清洁能源等新领域新赛道的场景,也有制造业、交通运输、农业、矿山、水利等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场景,涵盖经济社会各方面。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李春临表示,此次制定出台《实施意见》的最大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这种新方式,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拓宽拓深市场准入,畅通要素自由流动,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广东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在广州、深圳等地,相继组建了省级场景创新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专业化、常态化开展场景服务工作。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在会上介绍,全省布局建设了14个应用场景创新试验区,集中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验证和展示推广的“首选载体”,并用好这些场景创新友好型区域来推动典型示范项目加快落地。比如,在广州南沙明珠湾建设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场景、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建设AI和机器人示范场景。发布了20个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项目,其中,35%的项目为新技术“首试首用”。
据了解,今年5月揭牌成立的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是全国首个AI领域政府直属机构。依据相关规划,到2027年,深圳龙岗区将实现80%以上重点行业深度应用AI技术,落地100个全域全时智能应用标杆项目,带动AI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一个国家级AI开源社区。目前“人工智能+”的场景已融入深圳城市肌理,2024年,全市AI产业规模突破3600亿元,汇聚企业超2800家,均居全国前列。
艾学峰介绍,广东省出台一揽子政策,在先进制造、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20个重点领域实施全流程场景创新,并持续征集和发布应用场景供需清单20批次,涵盖了创新项目超过1300个,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消费等重点产业,组织多场次供需对接活动,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技术。接下来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场景中心,上线“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为企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搭建桥梁、释放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