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亿“耐心资本”已就位 中央企业长周期布局战新产业
来源:ob游戏    发布时间:2025-11-08 16:38:46

  一只规模达510亿元的资本“巨舰”——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下简称,央企战新基金)在北京正式启航。该基金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国有资本运营的“国家队”主力——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国新”)负责设立与管理,中国国新作为基石出资人,率先投入150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基金发布,更是国资央企体系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以“耐心资本”的强大势能,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起的一次系统性、规模化的战略布局。它的启航,标志着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增长“第二曲线”进入了资本赋能、协同作战的新阶段,有望改变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格局。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马新啸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央企战新基金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从管资产向管资本深化的关键举措,旨在解决央企发展战新产业的三大瓶颈:一是通过“耐心资本”化解长期投入压力;二是通过各央企协同破解创新资源碎片化难题;三是通过“资本链服务创新链”弥补科技成果转化断层。

  10月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发起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在京启动,首期规模达510亿元。资料显示,10月27日,注册规模510亿元的“央企战新基金”(全称“央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落地北京市西城区,“中国国新”受托募集和管理。该基金投资期为5年,管理和退出期为8年,其中投资期最多可延长2年,合计15年。胡迟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随着央企战新基金正式具备投资条件,一场围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资本长跑正式鸣枪。该基金合计跨度达15年——这一超长周期凸显国家层面对培育硬科技产业的战略耐心。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央企战新基金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助推央企加快战新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加快央企战新产业布局发展,促进国家重点领域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在启动现场强调,加快发展战新产业是党中央赋予中央企业的使命重托,设立央企战新基金是支持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基金应坚持新定位、新打法、新队伍、新机制,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服务央企战新产业发展为本位,推动资本链更好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在马新啸看来,央企战新基金是紧密围绕“十五五”规划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战略任务进行前瞻性投资布局。马新啸认为,该基金要承担“耐心资本”的角色,重点解决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程中的“死亡之谷”难题,投资布局有明确的战略针对性:一方面,将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等目前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通过资本力量推动全链条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另一方面,将前瞻性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国家塑造长期竞争新优势奠定基础。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传统环境下,国企普遍受考核机制和风险偏好制约,难以承担长周期、高风险的前沿布局。该基金可以通过专项资本通道,实现灵活适度的投资机制,推动央企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强化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的引领性、前瞻性布局能力。

  胡迟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央企战新基金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运营机制创新。国资委明确要求采用新模式、新机制,强调要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这精准把握了战新产业培育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此举与去年启动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启航计划形成配套,共同构建起培育国有资本主导的独角兽企业的完整生态,标志着国资培育新质生产力进入体系化作战新阶段。

  胡迟认为,此次由国新这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牵头设立专项基金,并非孤立的金融事件,而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战略性复用与规模化放大。它标志着,在“十五五”时期,国资系统将更加倚重这一被验证有效的高效模式,来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国家战略。此外,该基金的设立也体现了中央企业的带动作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的加入,形成了“中央国资+地方国资”的联动效应,将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放大政策与资本效能。

  央企战新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其中中国国新拟出资约150亿元,并受托募集和管理基金。出资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科、国家电投、中国宝武、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国物流和北京市西城区等,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的设立,是国资央企布局战新产业的一次升维之举。这一基金突破以往个别央企单打独斗的模式,首次在央企层面构建起协同发展的投融资平台,由国新公司牵头,汇聚多方央企资源,堪称航母级战新产业投资平台。

  胡迟进一步解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两类公司的改革方向,旨在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与其他中央企业聚焦特定主业的产业集团不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如中国国新)的核心功能在于国有资本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它不直接经营具体产业,而是通过资本投资、股权运作、基金管理等方式,在更高的维度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实现保值增值。这种“资本化”的运作模式,赋予了其在培育新产业方面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效率。经过十余年试点与探索,两类公司已超过百家,其通过基金方式培育新兴起的产业的路径已被证明卓有成效。

  中国工业报从中国国新获悉,截至2024年底,中国国新资产总额9800亿元,全年利润总额连续四年超200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据悉,中国国新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3大战新产业和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3大未来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资战新产业项目360余个,金额超3300亿元,其中2024年完成战新产业投资额近380亿元。

  “中国国新受托发起设立央企战新基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在成立大会上说。徐思伟表示,中国国新将按照“新定位、新机制、新模式、新队伍”工作方向,坚持高效规范运作,将基金打造为产业资本“放大器”、产业生态“连接器”、产业创新“探测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器”,力争在国资央企内立好工作标杆。

  胡迟说,相较于传统产业集团的内部投资,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精准概括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基金培育新产业的三大优势。一是资本放大:能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周期长、风险高的前沿领域,扮演“产业资本放大器”的角色。二是灵活布局:不受“主业”限制,可以快速切入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充当“产业创新探测器”。三是生态构建:能够跨企业、跨行业连接技术、市场与人才,促进创新要素融合,发挥“产业生态连接器”的作用。

  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刘浩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基金依托中国国新作为专业平台,汇聚十余家央企,具备独一无二的场景优势与产业链纵深,可通过设立各产业投资委员会、共建技术攻关清单、推动各央企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实现资源协同,形成“需求牵引—资本赋能—技术攻关-场景验证”闭环。

  中国石化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作为中央企业出资代表致辞也传递出出资央企的产业场景与技术需求有效互动。赵东表示,中国石化坚持端稳能源饭碗,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此次与中国国新等共同发起设立央企战新基金,是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有益探索,期待构建“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产业赋能”深度融合的战略创新生态体系,形成“投一个、带一链、兴一片”的乘数效应。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国有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刚梁看来,这个央企战新基金具有国家战略+产业协同双轮驱动的优势。一方面立足国家急需,在关键卡脖子领域进行超前部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出资企业的产业优势,形成谁出资、谁赋能的协同生态。比如中国移动参与则强化6G布局,航天系企业加入则深耕空天信息。这种机制既确保投资方向符合国家战略,又保障被投企业能获得产业龙头的技术、市场和场景支持。吴刚梁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该基金不同于普通财务投资,其核心使命是构建战略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的完整价值链条,通过耐心资本的长期陪伴,在定义未来的关键领域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标杆。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日前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上表示,要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推动企业从大势上找方位、在大局中担使命,携手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开辟增长“第二曲线”,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中央企业实现布局结构优化的“必选项”,也是开辟增长“第二曲线”的“必答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曾公开表示,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受到深刻影响。比如,不少中央企业都设立了创投基金,目前总规模已接近千亿元,这些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了产融结合的新模式。

  联储证券副总裁王小娜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评价央企战新专项基金除了财务指标,应该更注重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王小娜认为,央企耐心资本真正价值可能更在于是否能够促进各央企建立“面向未来”的决策机制与组织文化,推动央企从“生产型”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形成央企层面的“资本—技术—产业”正向循环,则将极大提振市场对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

  “中央企业开辟增长‘第二曲线’特别需要‘耐心资本’支持。”胡迟对中国工业报说,央企的增长“第一曲线”大多建立在传统主业之上,如能源、通信、重工业等,模式成熟、回报可期。而增长“第二曲线”则指向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材料等。这些领域普遍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传统的银行信贷或追求短期回报的社会资本,难以承受这样的特性。因此,唯有“耐心资本”能够承担这种战略性亏损和等待,为“第二曲线”的萌芽提供不可或缺的“土壤和养分”。

  胡迟强调,央企的增长“第二曲线”也为“耐心资本”提供了优质的价值实现场景。首先,“耐心资本”的根本使命是服务国家战略,而央企正是践行国家战略的“主力军”。投资于央企的转型升级,能保证资本精准投向关乎国计民生和未来竞争力的核心领域。其次,央企具备成功基础的“高潜力标的”。相较于初创企业,央企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信用背书,其孵化的新业务成功率相对更高,为“耐心资本”提供了风险可控但潜在回报巨大的投资机会。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