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到人形机器人“扭”上春晚,再到AI换脸饱受争议……如今,人工智能(AI)成为“硬核”话题,甚至有点热得“发烫”。
作为制造业强区,南海正在经历着一场智能化变革。3月7日,南海区举办“AI联千行百业,智领产业新程”人工智能培训会,共商AI赋能千行百业的新模式与新路径,为南海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高地注入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南海实业发展图景。
南海何以抓住AI技术带来的战略机遇,以AI技术融入产业全链条?这是南海实现高水平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自2022年ChatGPT诞生以后,AI就以“指数级增长”的发展速度走向应用。2024年更成为AI“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年。在大众看得见的地方,AI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大众看不见的地方,AI在工业制造领域开始大显身手。
在制造业大区南海,AI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制造业。毫无疑问,制造业是“AI+”的主战场。抢抓AI机遇,对于南海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尤为关键。
此次培训会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常委、世界数字科学院国际首席人工智能官(WDTA I.CAIO)、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创始会长杜兰以“AI赋能——迎接二百年来最大的技术革命”为主题,从AI的前世今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应用、国际竞争以及AI时代的个人成长等方面,多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杜兰看来,南海制造业基础深厚,要让“AI+传统制造业”成为南海一张靓丽的名片。
特邀广东省科协常委、世界数字科学院国际首席人工智能官(WDTA I.CAIO)、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创始会长杜兰进行培训。
南海“AI+产业”如何落地?杜兰认为,要构建“AI+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打造“跨境AI技术合作试验区”,坚持自主可控的AI算力发展技术路径,全域开放“AI+制造”场景吸引更多企业。
此次培训还邀请了中国联通、东软、华为、科大讯飞、叁川传媒等AI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他们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主题进行了精彩授课。
其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加速中心产品总监刘鹏分享了AI赋能企业的生动案例,他认为,要打造每个岗位的AI助理,每个员工的AI助手;佛山联通人工智能中心总经理、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主任方桃介绍人工智能驱动南海四大行业协同革新生态,分别是装备及配件行业、泛家居行业、金属加工行业、轻工纺织行业等;东软集团副总裁纪勇面向工业领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AI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制造军团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电子新能源行业首席技术官邢驰为制造行业AI场景落地提供了建议,认为“AI+制造业”要实现场景聚焦,围绕高价值场景牵引AI落地。
自2023年发布《南海区大数据AI产业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南海全面打响全国区县级“AI模型+传统产业”的第一炮。去年,《推动制造业“数字领航”发展扶持办法细则(大数据人工智能专题)》正式上线,南海区从顶层规划到配套政策,打通了AI产业政策端链条。
会上,区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报告了目前区内AI应用和进展情况。当前,南海正在优化算力供应、强化政策激励、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多维服务企业,优化产业布局。
看产业运用,南海以“AI+特色产业”为突破口,让一大批“人工智能+”场景在南海落地开花。比如,林氏家居基于JIT模式AI算法创新供应链平台,构建敏捷型供应链,开创了家居智造新范本;可素优品基于海量的脑电数据构建人体健康大模型,可为精神健康评估与干预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腾一科技深耕AI+腾一装备行业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获得央视关注;立笙纺织成功打造纺织业黑灯工厂……
看民生服务,目前南海重点推出“智能办”服务151项,累计业务量达1886万件。此外,在社会治理方面,南海基于“空天地”一体化项目治理场景需求,对无人机飞行采集的数据资源进行AI模型训练,南海率先对Deepseek进行本地化部署,由政府自主搭建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全市首个接入DeepSeek-R1国产大模型和政府本地算力的平台,并基于平台快速上线了一批AI应用场景。
看人才储备,南海致力于做好人才的聚、育、用、留四篇文章,全面拉响动力引擎。与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大学、广东东软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了“AI苗圃计划”品牌,形成“培训+实训+赛事+就业”的人才培育体系,举办全市AI苗圃杯学院赛,吸引超800名师生参与。
作为制造业大区,厚实的制造业家底为AI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早在“AI”被提上议事日程之前,这类技术已应用于南海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所有的环节,为新型工业化赋能。
“我们主要是做工业缺陷检验测试,以往在工作中也会运用AI来解决一些问题。”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技术部部长李泽辉谈到,DeepSeek的开源让AI像空气和水一样,能够让一些中小企业触手可及。接下来,期待AI可以能获得更广泛的运用,帮企业去解决遇到的很多问题,提高效率。
放眼全球,“AI+制造业”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南海如何推动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让AI与产业同频共振?
近年来,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将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层次地融合在生产车间、生产线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财务部长欧桥峰谈到,下一步公司将深入探索AI赋能公司制作,主要精力集中在为下游产业做数字化支撑,提升设备数智化能力,“AI不是一个替代者,它是一个放大器,它是让每一个人变得更专业,能够让创新者更大胆的创新。”
“我们目前是与物业小区、酒店等合作,提供虫害消杀服务工作,目前AI技术为我们很多帮助,比如现场勘测、施工路线流程、人员排班等等。”即扑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钦杰谈到,企业正在布局人工智能,接下来将AI运用到更丰富的场景中,为物业小区、酒店、医院等场所实现健康的“全天候诊断”。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南海智造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注脚。这里没有颠覆式的技术爆炸,有的是传统产业与AI技术的渐进式融合;这里不追求酷炫的黑科技,专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产业痛点。
南海区区长王勇提出了五点看法,一要有随风心动的朝气;二要有登高望远的志气;三要有海纳百川的胆气;四要有运筹帷幄的底气;五要有勇往直前的锐气。
一要有随风心动的朝气。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王勇认为,南海企业家们不能躲在自己的封闭世界里,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技术的进步方兴未艾。不管是在物质技术、能量技术、信息技术,还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中,南海企业家们都不能视而不见,要随风而心动,时刻保持着朝气。
二要有登高望远的志气。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能。王勇以南海传统产业铝型材举例,南海铝型材通过AI赋能,打开了一个无限发展空间。南海产业基础雄厚,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的集群优势。
近几年,南海提出打造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据最新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商贸业实现829亿元产值规模,食品康养业达621亿元产值规模,安全应急产业实现582亿元产值规模,智能电力实现423亿元产值,金融产业服务业实现278亿元产值,氢能产业实现120亿元产值,信息服务业是242亿元产值。王勇表示,这些产业如今发展空间还有很大,通过AI赋能,南海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管理、民生事业都是大有可为的。
三要有海纳百川的胆气。当前,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各行各业的管理者,都在纷纷思考怎么样通过科技赋能提高管理发展水平。南海提出“人文引领、科技驱动”,汇聚更多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充分激发各类要素的参与度、活跃度、贡献度。王勇强调,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开放的思维方法、宽广的心胸,还要打造高层次的领域,善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
四要有运筹帷幄的底气。王勇表示,有了AI以后,人们有了更好的工具。他认为,南海企业家要有运筹帷幄的底气,逐步的提升学习的能力。王勇表示,只有学习才是掌握了最核心的东西,让各种资源为人类所用。我们作为一个走在前列的人,永远保持学习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态度。
五要有勇往直前的锐气。“经历过科技革命、产业转型等时期,大浪淘沙会有很多失败者,但是要看如何定义失败,虽然不能够确保每次都能百分百成功,但要在每一次跌倒后重新爬起来。”王勇表示,在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企业家可能会面临着很多波折和困难,也会一路艰辛和疲惫,但勇往直前的锐气永远是南海雄师的精神。同时,王勇勉励南海年轻的企业家们,要共同奋斗,为更具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力量。
我们向AI大模型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它的回答包含了诸如人工智能体将彻底改变工作方式、测试与定制将成为构建AI的关键、AI将加速科学突破等方面。
但在答案的最后,它说:“让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在这被科技温柔改写的生活里,书写属于自身个人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