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地产头条》,网罗每周房地产行业的大事要闻。这周,房地产行业有哪些动态?明源君帮大家汇总起来了,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5月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会上,央行宣布推出包括降准降息在内的三大类十项举措,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包括完善房地产系列融资制度等。
针对房地产市场,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推出几大增量金融政策,加力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势头。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3、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的首套房利率将由现行的2.85%降至2.6%;
4、持续扩围“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
4月受到关税战影响,加上楼市成交没有到达预期,不少地产人又开始焦虑了,很希望能有新一轮政策出来,提振楼市。
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有提到,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预计未来还会有新一轮的利好,所以不需要太过焦虑,不要低估中央救市的决心
2025年5月1日-2025年6月30日期间,购买苏州市新建商品住房(不包括人才房、拆迁安置房等)的购房家庭,可享受购房合同金额的0.5%的补贴(以网签备案合同金额为准)。
同一时期,凡在中山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在缴纳契税后给予购房款5‰的电子消费券补贴(金额四舍五入至百位)。
珠海近日则提出,鼓励住房“以旧换新”。对参与住房“以旧换新”的居民,按照新购住房网签价格的1%给予购房专项补贴,单套住房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补贴政策有效期一年。对出售珠海市自有住房后一年内在珠海市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按国家政策规定退还其出售自有住房时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这些购房补贴的招数虽然常规,但胜在有诚意,落地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从统计结果来看,截至2024年年末,50家上市房企存货规模为7.4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5.9%,存货总量已经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趋势。
从单个房企存货规模来看,2024年有12家房企存货规模超过2000亿元,但无一家房企存货规模超万亿元。在50家上市房企中,2024年末较2023年末存货出现下降的企业有47家,其中万科A存货减少最多,达1827亿元;碧桂园次之,减少1575.65亿元。2024年存货增长区间在14.2亿元至79.3亿元间,无一家存货增量超过百亿元。
2024年50家上市房企平均存货周转率为0.33/年,较2023年末存货周转率平均下降了0.09次/年。
综合来看,50 家上市房企存货规模下降,是行业调整的积极信号,但存货周转率降低也凸显出房企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多家房企的业绩发布会,都明白准确地提出今年将进一步改善库存问题。
同时,政策层面也期待持续发力,稳定市场预期,刺激住房消费,助力房企加速库存去化,才能推动房地产行业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从行业看,2024年流动人才中55%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行业,较2023年下降0.5百分点,其中,由于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等,近年人才异地求职比例比较高,流动人才在房地产、建筑业远高于整体求职人才。
从城市看,京沪深依旧居前三,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其中,北京连续多年占据榜首。2024年前十城市与2023年相比无位次变动,依旧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位居前十。
据悉,流动人才在房地产建筑业的分布远高于整体求职人才,2021年-2024年流动人才占比分别为19.3%、17.5%、18.9%、18.3%,较整体求职人才分别高3.2、2.0、2.1、1.8个百分点。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称,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拟通过其关联方收购北京SKP 42%~45%股权。交易前,北京SKP由新加坡Radiance公司和北京华联集团分别持股60%和40%。
交易后,老东家Radiance公司继续间接持有北京SKP42%~45%股权,与博裕关联方共同控制北京SKP。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博裕关联方所持股权大部分从北京华联购得。目前双方尚未公布交易金额,亦未对此次交易作出回应。
有分析称,整个SKP商场业务估值40亿美元~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2亿~365亿元),据此推算,北京华联或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回笼资金百亿元。接盘方来头不小。博裕五期美元基金于2021年在新加坡成立,最终控制人是私募巨头博裕资本,曾参与阿里股份回购、投资宁德时代、操盘万物云上市、并购金科股份。博裕资本的核心出资方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李嘉诚基金会也通过旗下投资平台间接出资。
对于整个高端零售市场而言,这一笔交易若顺利完成,或许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北京SKP一直以来引领着国内高端零售潮流,新资本的注入可能促使其在运营模式创新、品牌引入、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加速变革,进而引发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的跟进与调整,重塑高端零售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浪潮下,明源云与小红书近日正式完成了平台能力的全面打通。
此次跨界联合,标志着产业互联网与社交内容平台的深层次地融合迈入新阶段。双方将携手打造“数据智能+场景生态”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房产、家装、汽车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开启全域智能营销的新纪元。
这次合作不仅是流量与技术的简单叠加,更是一次商业逻辑的重构与生态价值的共创,对传统营销困境的有力突破,有望引领行业数字化营销变革,打通数据、场景与服务,实现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共生”的跃迁。
绿城中国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308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710亿元。
越秀地产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11.20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为92.45万平方米。
金地集团累计签约面积为75.5万平方米;累计签约金额为109.3亿元。
融创中国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为112亿元人民币,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为43.5万平方米。
保利置业集团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79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66.2万平方米。
合肥市房产局5月8日表示,近期,根据网民举报并巡查发现,在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网络站点平台上,少数自媒体账号为吸粉引流、导流客户,采用夸张、猎奇标题,违规发布不实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扰乱市场。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前期已分批约谈了10余家房地产经纪机构,要求其加强从业人员自媒体账号信息发布管理,健全从业人员违规发布信息的快速处置机制,定期报告整改情况。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很多人为了流量炒作,发布一些夸张、博眼球的信息,确实需要整治引导了
5月7日,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服务”)透露与大股东杨惠妍控制的公司订立借款合同,向后者提供10亿元循环借款,用于协助碧桂园集团加快交付进度。
这笔借款以杨惠妍持有的碧桂园服务16.26%股份为抵押,年利率5%,还本付息方式为大股东偿付或以碧桂园服务的分红权还款。碧桂园服务认为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有助于大股东履行保交房承诺,更有助于自身获取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
碧桂园服务这笔借款交易是一次基于自身利益与行业责任的复杂决策。短期来看,对碧桂园集团保交房工作有一定助力;长远来讲,其效果取决于后续碧桂园集团的经营状况与还款表现,以及对碧桂园服务自身财务、业务发展的综合影响,这一事件后续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信息来源:丁祖昱评楼市、中国房地产报、新浪财经、中指研究院、智联招聘、泽平宏观、澎湃新闻、乐居财经等,特此感谢!
下一篇:什么是价值投资